评论:

  • 馨昕 0小时前 :

    故事有不少遗憾,很多梅姐好友没拍,故事和现实有出入,不过配乐好,演员还行。

  • 稷伟 0小时前 :

    2.0,离大谱,杂乱无章,预告片比正片好看无数倍

  • 祁旭鸾 8小时前 :

    导剪版有着巨大的容量,可以从戏台后的小姑娘讲到告别演唱会,从伊丽娜姐妹讲到两段恋情,从卡拉OK耳光事件讲到回港投身慈善,内容越多,越是感觉梅姐四十岁一生匆匆,就连导剪版都无法挽留,演员与实录资料的穿插,差别就在那里,很难去重叠。

  • 淡歆美 8小时前 :

    电影从剧本到演员,都不满意

  • 芒玉龙 6小时前 :

    6/10

  • 李景平 9小时前 :

    售票路演场,坐得很满。结束后主持人和江老板、王小姐一起领着全场合唱《夕阳之歌》,大家不情不愿地站起来,但音乐一起还是忍不住跟唱。那一刻就在心里默默地跟梅姐说,你看,大家还是记挂你,还是很爱你。尽管电影是拼贴式流水账,避重就轻、食之无味,可是从非典爆发、哥哥离世开始就疯狂飙泪,直到《夕阳之歌》告别曲的叠影,再一次听到那坚决的、用力的「byebye」,还是哭得头疼。之所以失望,是因为它没有拍出「衰落」——香港的女儿,与她的香港,生死攸关——在极盛极美瞬间的凋零,既是上一世纪的余音渐弱,也是下一时代的后劲尽失。而最为难过的是,为一个好像只是不久前才离去的人立传,这本身似乎就是港影破落的镜像,也是时间被吞噬、你我不曾有向前一步的痕迹。

  • 鹿骊美 2小时前 :

    唯一能对得起“香港的女儿”的塑造,是梅艳芳出身于街坊邻里,之后又无论何时都能从舞台走下来成为左邻右里。这也是我对旧时香港娱乐圈的好印象:庶民味、市井味,艺人、记者和观众处于一个圈层不分家,而且基本上每个香港艺人都有一个艺人、记者、观众之间默认的绰号。对香港人来讲,梅艳芳就是“阿梅(妹)”、“梅姑”。

  • 荣姝惠 5小时前 :

    很不喜欢别人称呼她为‘东方麦当娜’之类的,阿梅就是阿梅,独一无二的!不要拿任何人来类比

  • 郁运 9小时前 :

    售票路演场,坐得很满。结束后主持人和江老板、王小姐一起领着全场合唱《夕阳之歌》,大家不情不愿地站起来,但音乐一起还是忍不住跟唱。那一刻就在心里默默地跟梅姐说,你看,大家还是记挂你,还是很爱你。尽管电影是拼贴式流水账,避重就轻、食之无味,可是从非典爆发、哥哥离世开始就疯狂飙泪,直到《夕阳之歌》告别曲的叠影,再一次听到那坚决的、用力的「byebye」,还是哭得头疼。之所以失望,是因为它没有拍出「衰落」——香港的女儿,与她的香港,生死攸关——在极盛极美瞬间的凋零,既是上一世纪的余音渐弱,也是下一时代的后劲尽失。而最为难过的是,为一个好像只是不久前才离去的人立传,这本身似乎就是港影破落的镜像,也是时间被吞噬、你我不曾有向前一步的痕迹。

  • 皇又柔 6小时前 :

    梅姐,我很想你。

  • 运晨 7小时前 :

    粉丝估计看了会觉得不够好,我这种路人看了真的觉得她好勇敢坚强

  • 蛮梦菲 3小时前 :

    作为传记片,加分的是本人的魅力和那些真实画面的穿插。减分的是流水账的叙事和演员的表演。从头到尾没有变化,非常单一。

  • 铁迎蕾 3小时前 :

    喜欢一部电影,其实是喜欢真实的人,怀念一个人,其实是怀念一个时代。

  • 阳振 3小时前 :

    售票路演场,坐得很满。结束后主持人和江老板、王小姐一起领着全场合唱《夕阳之歌》,大家不情不愿地站起来,但音乐一起还是忍不住跟唱。那一刻就在心里默默地跟梅姐说,你看,大家还是记挂你,还是很爱你。尽管电影是拼贴式流水账,避重就轻、食之无味,可是从非典爆发、哥哥离世开始就疯狂飙泪,直到《夕阳之歌》告别曲的叠影,再一次听到那坚决的、用力的「byebye」,还是哭得头疼。之所以失望,是因为它没有拍出「衰落」——香港的女儿,与她的香港,生死攸关——在极盛极美瞬间的凋零,既是上一世纪的余音渐弱,也是下一时代的后劲尽失。而最为难过的是,为一个好像只是不久前才离去的人立传,这本身似乎就是港影破落的镜像,也是时间被吞噬、你我不曾有向前一步的痕迹。

  • 索夜柳 4小时前 :

    虽然很感动,但是整个剧情结构就是一个ppt展示,没看到事件冲突对普通观众来说很淡,人物也很平面。但是很喜欢里面的摄影,很有古典油画质感,每个物体都好像在发光一样

  • 然栋 8小时前 :

    看过梅艳芳后全场只剩下四个人,坐在我前排的女人大概四十岁左右,开灯后我发现她在抹眼泪,之后再电梯上我又碰见了她,我提醒她眼角粘上了纸,她把纸拿掉,我说刚刚好像有看见你在电影结束的时候擦泪,她点点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18年前可能她正处在和我相仿的年纪吧,我想问她很多事情,可是电梯停下来了,我也不知道可以问点什么。她走了,我想起码多年以后这有个人还记着她。03年和今年,大家都是过得不太顺心的一年。

  • 皇甫兴昌 4小时前 :

    大片儿底色下缺乏更多的巧心构思,未走出流水线窠臼。家人,恋人,师友,串起二三事。影片或是历史影像片段里,年代人与事的浮光掠影总是最添趣味。但人生历程,所选节点,成长渐变的感觉比较模糊。张国荣相关情节的加入缺乏克制,不够必要。还是太过商业气包裹的作品,看过后想不起梅姑,忆不起真情

  • 蕾玲 9小时前 :

    从切回第一个真人录像画面开始,便想到了<波西米亚狂想曲>,其实这片若按它的路子来,除去硬件不行(比如女主演得不像等),它至少可算立住了人物 散发出原型魅力的传记片。但很可惜它没有。

  • 竺涵衍 1小时前 :

    在曾經哺育和影響華語地區一代人成長的港台演藝界,在個性足以支撐起一部傳記片者當中,既承載和篤信本土價值、又不隸屬於激進本土派的梅艷芳,近乎算是唯一的相對“安全”的主人公人選。而當梅姐之死仍未被時間拉開足夠的距離,成為足夠經典化、得以加以充分討論的歷史事件,閱讀這樣一部試圖涵納梅艷芳完整生平歷程的傳記片,它沒有/不能拍出的本事,就相比拍出了什麼更值得關注,例如梅姐對政治事件和民主化運動的態度及作為,而梅姐最得意之門生和兩位關係緊密的填詞人則在傳記片中全然缺席,不少尤可“在場”的角色亦以外文名模糊帶過。影片對於70—00年代香港時代氛圍的還原,也主要是外在的,如服、化、道、美術和佈景,而不是歷史的、心理的和思潮的。粵原,2021年11月13日10:20於盧米埃合生6號廳。

  • 茜鸿 0小时前 :

    因为离2003年太近,还有许多在世人的影响,要避开一些艺人,所以也是局限之处。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